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保护汉语势在必行

保护汉语势在必行


        提笔忘字、说话夹杂英文、背不出几首唐诗……这就是当代不少青年人“汉语水平”的真实写照。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电脑代替了书写的时代,我们的母语似乎也开始面临着冲击。
         随着网络、手机等信息化产品的出现与普及,作为表达、书写的传统工具汉语汉字遭遇严峻的挑战。许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汉语汉字产生了陌生感、距离感,上了年纪又酷爱传统文化的人则认为汉语汉字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危机。
         当然,开放环境的语言文字必然是个开放体系,不可能完全抵挡外来影响。当今这种影响尤其复杂而突出,既有外语的渗入,又有网络语言的流行,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必须格外小心地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语言文字,完整地保住了它们,才是保住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
        当前汉语汉字使用比较混乱,处于无序状态。据语言学专家分析,主要表现是使用汉语汉字草率化、朦胧化、粗鄙化、游戏化。媒体尤其是电视表现更加突出。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的选择》中,毛泽东说:廉颇老矣,一饭三遗矢。谁料屏幕显示的字幕是:脸谱老爷,一翻三仪式。令人看得一头雾水,啼笑皆非。至于广告中乱改成语的现象,如咳(刻)不容缓、饮(引)以为荣、座(坐)享其成,更是比比皆是。这种以丑为美、以低俗为美,是对汉语汉字的亵渎,是一种“语言公害”。
         在汉语内部,我们国人自己对汉语的不规范使用,正使汉语受到人们所形容的那样“海啸一般的冲击”。 互联网上的语言混乱现象是汉语的一个污染源。网络上的Q言Q语有的很鲜活,但是更多的很奇特,像“介素虾米东东(这是什么东西)”、“偶稀饭粗稀饭(我喜欢吃稀饭)”,这样的语词令有些语言学者也不知所措。此外中外文混用的现象也很严重。“Erin Manning是一位居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专业摄影师、教师和电视工作者。电视观众将Erin视为The Whole Picture的最佳主持人,The Whole是HGTV-HD和DIY网络推出的、获得TELLY大奖的数码摄影秀。”“1982年,董事长Dr.RoIf Portmann和CEO Mr.Ui riCh.W.Herzog毅然决定从瑞士钟表业的大亨ASUAG控股公司(即今日的Swatch集团)手中买入Oris品牌——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为瑞士OriS表此后纵横天下奠定了成功的基石。”汉英混杂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目前在中国出版物中虽不普遍,也不少见。如果没有措施制止汉英混杂蔓延滋长的话,这将是30年后汉语的普遍文本。最严重的后果将是,汉语不再是单独能够表情达意的语言体系。上面引用的这段话,只懂汉语不懂英语的人看不懂写不了;只懂英语不懂汉语的人同样看不懂写不了。中国人必学英语才能看懂自己的汉语。
        汉语的危险不在于英语作为强势文化的侵入,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者对这种侵入自我解除武装,整个民族采取“不抵抗主义”。主要表现在:在官方文件、主流媒体中,对英语微缩语的使用越来越多。民间,在汉语的语境中,夹杂英语的现象越来越多。一代代年轻人慢慢地更多喜欢英语而轻视汉语。汉语和汉语教育受到了英语霸权的强势挤压,这种挤压并不是来自英语国家,而是来自我们自己某些人的主动“奉献”。近几年,我国英语教育几近“疯狂”。有些人以国际接轨和国际交流为名,把英语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对汉语却倍加轻视和冷落。例如在上海召开的第4届华人物理学家大会上,虽然500多与会者都是华人,可是大会规定:论文汇编、会议网站、大会讲演、发言提问等等,必须是英语,不许用汉语,就连门口的会议指南,也全是英文。有些华裔学者要求用汉语英语双语,也被组织者拒绝。可敬的是,大会上出现了唯一对此规定说“不”的科学家,他就是J粒子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教授。虽然他的英语是最地道的,可是他令人敬佩地用汉语进行了演讲。问大会为什么这样规定,回答是“国际惯例”。因为这是在中国本土上召开的会议,是全是华人的会议。即使全用汉语,大家也都是能懂的。可见,这件事说到底,是会议组织者心底里由于对英语的崇拜、对汉语的轻视。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和基石,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关乎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关乎国家统一,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命根子。知识分子是文化传承的担当者,汉语延续五千年不衰,是世世代代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继承发展的。难道到了我们这几代知识分子手里,要传下去一种汉英混杂、不汉不英的“汉语”吗?汉语的发展,当然离不开对外来语言的吸收。我们的祖先前辈早就为吸收外来语创造了正确的方法。用音译,便有了“咖啡”;用意译,便有了“电话”;用音译加意译,便有了“芭蕾舞”。主要用这三种方法,便解决了外来语翻译汉化的主要问题。
         汉语历史上,迄今有三次大的吸收外来语高潮。第一次高潮在汉唐通西域之后和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从西域吸收了“葡萄”、“骆驼”等外来词;从佛教中吸收了“世界”、“庄严”、“结果”、“现在”、“圆满”等外来词。第二次高潮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从英语吸收了坦克、沙发、吉普车等等;从日语中吸收了组织、纪律、政府、党、方针、政策等等。这些外来词经过汉语文化的“胃”消化吸收,它们的模样变成了方块汉字,它们已经融化在汉语的血肉之中。第三次高潮,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中外交流迅猛扩大,英语如潮涌入。因为那时国门初启,精彩的外面令人神往,商品取洋名、说话带“OK”很是时髦,仿佛只有那样才够开放够现代,以致于大大小小厕所门上原有的中文标识几乎被“WC”取代了。
         可今日,时尚的风向标早已转向。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正在以挡不住的魅力走向世界,国人更是民族自豪感陡增,寻找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寻根已成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求。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人甚至试图跨越某种断裂的历史,将原本早已尘封于民族记忆深处的“汉服”挖掘出来,以其“重建民族自尊、寻回民族自豪、复兴华夏文化、重塑中华文明”。在这样的世风下,包括某些媒体在内的一些人仍不好好“说中国话”,应该说不仅很落伍,而且缺点起码的文化自觉——语言文字显然是比服装重要得多的文化载体,是自古至今始终“活”着的文化。可这些人不仅不对它细心维护,听任甚至纵容所谓公共语言对它的“侵犯”。日积月累,最终可能会导致弱化母语的严重后果。
         对照一下吧,在当今的世界上,从联合国到欧、美、亚、非各国,中国经典文化热、汉语热正在一年年的不断升温。当今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进入了美英日等许多国家的小学和中学的课堂。汉语成了全球学习人数除本土外增加最快的语言。这个全球汉语热,正与我们国内的汉语现状构成巨大的反差。老外在赞赏我们的语言、在学习我们的语言,而我们国人自己却冷落我们自己的母语!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悲哀。五十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喊出的那句口号——“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表达了他们那代人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态度。今天,到我们继承的时候了。我们可不能叫子孙今后只能到博物馆和故纸堆里才能找到纯正的汉语,就像我们今天只能到历史深处去挖掘汉服一样。
        2009年4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透露,我国将推出针对大中小学学生汉字书写等级标准,规范汉字书写。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电脑、网络、手机等不可逆地渗入到民众的生活之中,汉字书写这种传统方式的功能日趋淡化,人们产生陌生感、距离感也是必然的。治理汉语汉字使用混乱,必须“三管齐下”:一是重视学校的语文教育,二是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三是建立全社会对语言文字正确使用的评价系统。唯有全社会共同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整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意义,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民众的漠视感,唤起每个公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亲近,从而自觉地保护汉语汉字的纯洁性。

 

版权所有: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研究会
Copyright © 2014-2018 by www.zhctwhf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48号-78分箱 邮箱:zhctwhfz@163.com
本网站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版权争议,请及时来电或电邮联系我们